新生儿感冒可能由病毒感染、环境温度变化、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鼻腔发育未完善等原因引起,症状表现为鼻塞、打喷嚏、咳嗽、低热、拒奶等。
1、鼻塞症状:
新生儿鼻腔狭窄且黏膜脆弱,感冒时易出现鼻塞。表现为呼吸时发出呼噜声,哺乳时因呼吸困难出现哭闹。可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哺乳前15分钟使用吸鼻器清理鼻腔,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缓解症状。
2、呼吸道异常:
病毒侵袭上呼吸道常引发咳嗽、打喷嚏。咳嗽多为阵发性单声咳,打喷嚏频率高于日常。需将婴儿竖抱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包裹过厚影响呼吸,每日开窗通风2-3次降低病毒浓度。
3、体温波动: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感冒可能出现37.5-38℃低热。采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每日监测3次,体温超过38℃需就医。物理降温可选用温水擦浴颈部、腹股沟,禁用酒精擦拭。
4、进食障碍:
鼻塞和咽部不适导致吮吸困难,表现为拒奶或进食量减少。采取少量多次喂养方式,选择流量较小的奶嘴。母乳喂养者可先挤出部分乳汁软化乳晕,喂养时保持45度角体位。
5、睡眠紊乱:
呼吸道症状影响睡眠节律,出现频繁惊醒、哭闹。白天增加竖抱时间缓解不适,夜间使用15度斜坡垫抬高头部。记录每日睡眠时长,连续3天睡眠不足12小时需儿科就诊。
保持室内温度24-26℃,每日进行3次抚触促进血液循环。母乳喂养者母亲需增加维生素C摄入,人工喂养者按标准比例调配奶粉。观察精神状态,出现嗜睡、呼吸急促、持续高热等严重症状时立即就医。新生儿感冒病程一般7-10天,期间避免接触其他呼吸道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