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5-09-10 10:36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骨质疏松可能由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原因引起。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容易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1、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导致骨量逐渐减少。人体在30岁左右达到骨量峰值,之后骨量开始缓慢下降。老年人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强,骨重建失衡,骨小梁变细、断裂,骨皮质变薄,最终导致骨质疏松。

2、雌激素缺乏

雌激素对维持骨量有重要作用,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加快,导致快速骨量丢失。绝经后5-10年内骨量丢失最为明显,这是女性骨质疏松高发的重要原因。男性睾酮水平下降也会影响骨代谢,但程度较轻。

3、钙摄入不足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长期钙摄入不足会导致骨矿化障碍。我国居民膳食钙摄入普遍不足,尤其是乳制品摄入量低的人群。钙缺乏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破骨细胞活化,加速骨吸收以维持血钙水平,长期可导致骨量减少。儿童期和青春期钙摄入不足会影响峰值骨量的获得。

4、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吸收和肾小管钙重吸收,调节钙磷代谢。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日照不足、皮肤合成减少、饮食摄入不足、吸收障碍等都可导致维生素D缺乏。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更易出现缺乏。

5、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代谢,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和促进破骨细胞活化,减少肠道钙吸收,增加尿钙排泄,抑制性激素分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剂量越大、时间越长风险越高。其他如抗癫痫药、甲状腺激素过量等药物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需要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等,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避免跌倒等意外伤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腿脚麻木服用什么药物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