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药物性肝炎是什么病

发布时间:2025-04-26 06:15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药物性肝炎是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可能由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中草药、抗肿瘤药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停药保肝、药物治疗、人工肝支持、肝移植、病因预防等方式干预。

1、抗生素诱发: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药物可能通过直接肝毒性或免疫介导机制损伤肝细胞。临床表现为用药后1-4周出现乏力、黄疸,血清ALT常升高至正常值3倍以上。轻症患者停药后多可自愈,重症需使用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护肝药物。

2、解热镇痛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超量使用会耗竭肝脏谷胱甘肽储备,导致毒性代谢产物堆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能引起特异质反应。早期症状包括恶心、右上腹痛,严重者可进展为凝血功能障碍。N-乙酰半胱氨酸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3、抗结核药物:

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时会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相互作用增加肝损风险。约15%患者用药2个月内出现食欲减退、茶色尿,部分伴药物热或皮疹。治疗方案需调整为乙胺丁醇联合链霉素,同时静脉滴注甘草酸制剂。

4、中草药相关:

何首乌、雷公藤等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草药可能引起肝窦阻塞综合征。临床表现呈进行性腹水、肝肿大,组织学可见肝小静脉闭塞。急性期需停用可疑草药,采用低脂饮食配合熊去氧胆酸利胆治疗。

5、抗肿瘤药物:

甲氨蝶呤和环磷酰胺等化疗药可能干扰肝细胞DNA合成,导致转氨酶升高和胆汁淤积。通常发生在化疗周期后7-10天,可伴有血小板减少。治疗需暂停化疗,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必要时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

预防药物性肝炎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联用多种肝损药物,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日常饮食建议高蛋白低脂,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E,适度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出现持续黄疸或意识改变需立即肝病科就诊。

上一篇:疤痕增生由红变白是好转了吗 下一篇:氯沙坦钾片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