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评估和功能分级四个方面。诊断需结合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测定、胸部X线肺淤血表现以及六分钟步行试验等综合判断。
1、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体征可见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下肢凹陷性水肿。部分患者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右心衰竭表现。症状严重程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从I级无症状到IV级静息状态呼吸困难。
2、实验室检查
脑钠肽及其前体是重要生物标志物,NT-proBNP水平超过年龄匹配临界值具有诊断意义。血常规可发现贫血,肝功能异常提示肝淤血。电解质紊乱常见低钠血症,肾功能指标异常反映肾灌注不足。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需警惕急性失代偿。
3、影像学评估
超声心动图是核心检查,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提示收缩功能障碍,E/e'比值增高反映舒张功能异常。胸部X线显示心影增大、肺静脉充血、Kerley B线等征象。心脏核磁共振可精确评估心室容积和心肌纤维化程度。
4、功能分级
NYHA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I-IV级,六分钟步行试验量化运动耐量。心肺运动试验测定峰值摄氧量,低于14ml/kg/min提示预后不良。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发现无症状心律失常,部分患者需植入式心电监测。
5、特殊检查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显示肺毛细血管楔压大于15mmHg。心肌活检适用于疑似心肌炎或浸润性疾病。基因检测对家族性心肌病有诊断价值。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缺血性病因,右心导管检查明确肺动脉压力。
确诊充血性心力衰竭后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液体量控制在1.5-2升。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监测每日体重变化,短期内增加2公斤以上需及时就医。规范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降低感染诱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