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型银屑病不会传染给别人。该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不存在病原体传播途径。
病因与发病机制:
脓疱型银屑病学名:脓疱型银屑病是银屑病的罕见亚型,主要因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遗传易感性占主导,约40%患者有家族史;环境诱因包括感染、压力、药物如锂剂或β受体阻滞剂等。中性粒细胞在表皮聚集形成无菌性脓疱,伴随IL-36通路异常激活,与普通银屑病的T细胞介导机制存在差异。
临床表现与鉴别:
典型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密集的粟粒大脓疱,可融合成"脓湖",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需与感染性脓皮病、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鉴别。皮肤活检可见Kogoj微脓肿,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但细菌培养阴性,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
日常管理与注意事项:
避免搔抓或自行刺破脓疱,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使用无皂基清洁剂。外出时做好防晒,紫外线可能加重症状。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记录病情变化,包括新发脓疱面积、体温波动等指标。
饮食建议增加Ω-3脂肪酸如深海鱼、亚麻籽和抗氧化食物蓝莓、绿茶,限制高糖高脂饮食。低强度运动如游泳、瑜伽可改善代谢,但脓疱爆发期应暂停。皮肤护理可选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避免使用酒精类外用制剂。心理疏导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压力,患者互助小组有助于建立治疗信心。若出现持续高热或脓疱泛发,需及时皮肤科就诊评估系统治疗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