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外阴炎可能表现为外阴瘙痒、红肿、灼热感、分泌物异常、排尿不适等症状。
外阴瘙痒是常见症状,多由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引起。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加重炎症。避免使用碱性洗剂,选择棉质内裤可减少摩擦刺激。
外阴皮肤及黏膜充血肿胀,触摸有温热感。可能与局部卫生不良、微生物感染有关。每日温水清洗1-2次,保持干燥有助于缓解症状。
排尿或接触衣物时出现烧灼样疼痛,常伴随黏膜糜烂。需排除尿路感染,建议增加每日饮水量至1500-2000毫升。
白带量增多呈黄绿色,伴有异味。可能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需进行白带常规检查。乳酸菌制剂可辅助调节阴道微环境。
炎症波及尿道口时出现尿频尿急,需与泌尿系统感染鉴别。排尿后及时清洁,避免使用公共坐便器可降低感染风险。
日常需注意外阴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妇科就诊,必要时进行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