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的治疗药物需根据病因选择,常用药物包括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诺氟沙星等。肠炎可能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异常、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可选用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病毒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需通过粪便检测明确病原体类型,避免滥用抗生素。伴随发热或血便时需及时就医。
2、非感染性肠炎:
过敏性肠炎需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缺血性肠炎需改善循环。这类肠炎通常与饮食刺激、药物副作用有关,表现为腹痛伴腹泻,但无感染征象。
3、肠道菌群调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可修复肠道屏障。适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肠道菌群检测异常者,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
4、症状控制药物:
蒙脱石散可吸附毒素并保护肠黏膜,洛哌丁胺能抑制肠蠕动。短期使用可缓解腹泻,但感染性腹泻慎用止泻药,可能延缓病原体排出。
5、免疫调节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等需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这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可能伴随皮疹或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肠炎患者应保持低渣饮食,急性期选择米汤、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材。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便后温水清洗肛周。恢复期逐步增加益生菌食物如无糖酸奶,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脱水表现需复诊。慢性肠炎患者建议记录饮食日记,识别诱发因素,定期进行肠镜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