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漏多数情况下不会自行恢复,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生理性耳漏:
外耳道耵聍耳垢液化或游泳后进水可能引发短暂耳漏,此类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保持耳道干燥,避免频繁掏耳,多数在1-2天内可自行缓解。若伴随瘙痒或轻微不适,可用无菌棉签轻轻吸干分泌物,但需注意避免损伤耳道皮肤。
二、病理性耳漏:
病理性耳漏可能与中耳炎、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分泌物、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需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控制感染,常见药物包括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真菌性外耳道炎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软膏局部涂抹。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中耳炎,可能需行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等手术治疗。
日常需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保护;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减少分泌物;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防止逆行感染。若耳漏伴随发热、剧烈头痛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颅内并发症。耳漏恢复期间应暂停游泳、潜水等水上活动,定期复查耳内镜观察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