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低血糖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葡萄糖、静脉注射葡萄糖、激素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改善。低血糖通常由长时间空腹、胰岛素分泌异常、遗传代谢病、肝脏疾病、感染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
对于轻度低血糖患儿,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或饼干可快速升高血糖。建议选择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如蜂蜜水或葡萄糖片。日常需规律进餐,避免长时间空腹,两餐之间可适当加餐,选择全麦面包、牛奶等缓释碳水食物维持血糖稳定。
2、口服葡萄糖:
意识清醒的患儿可直接口服15-20克葡萄糖制剂,10-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症状未缓解可重复补充。葡萄糖片或含糖饮料起效快,但需注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反应性高血糖。对于反复发作患儿,建议随身携带应急糖源。
3、静脉注射葡萄糖:
出现意识障碍或口服补糖无效时需静脉推注10%葡萄糖溶液2-5ml/kg,继以6-8mg/kg/min速率维持输注。严重低血糖血糖<2.2mmol/L需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监测血糖变化至稳定。新生儿低血糖需采用更低浓度葡萄糖溶液缓慢纠正。
4、激素治疗:
顽固性低血糖可短期使用胰高血糖素0.5-1mg肌注,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儿胰岛素过量情况。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可能需要二氮嗪或奥曲肽抑制胰岛素分泌。激素治疗需严格监测血糖和电解质,避免长期使用引发副作用。
5、病因治疗:
查明低血糖根本原因至关重要。胰岛素瘤需手术切除,遗传代谢病需特殊饮食管理,肝糖原累积病需生玉米淀粉治疗。感染引发的低血糖应控制原发感染,内分泌缺陷需相应激素替代。长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可预防低血糖复发。
儿童低血糖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摄入。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记录发作时间与诱因。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剧烈运动后血糖骤降。家长应掌握血糖监测技术和应急处理措施,定期复查血糖、肝肾功能及内分泌指标。对于反复发作或病因不明者,建议至儿童内分泌专科完善胰岛素、C肽、生长激素等检测,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