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失眠的药物选择需根据具体病因和个体情况决定,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最好”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适用于短期缓解入睡困难,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非苯二氮䓬类催眠药如右佐匹克隆、唑吡坦对改善睡眠维持效果较好,副作用相对较小。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适合昼夜节律紊乱型失眠,尤其对中老年患者更安全。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曲唑酮在伴有焦虑抑郁的失眠患者中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中药制剂如乌灵胶囊、甜梦胶囊通过多靶点调理气血,适合轻中度失眠的长期调理。
除药物干预外,建立规律的睡眠作息至关重要。每日固定就寝和起床时间有助于稳定生物钟,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减少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卧室环境应保持黑暗、安静且温度适宜,床垫硬度需符合人体工学要求。晚餐不宜过饱,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白天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提升睡眠质量,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睡眠限制法和刺激控制法对慢性失眠有显著改善作用,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