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带状疱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疼痛、灼热感、瘙痒以及簇集性水疱,通常沿单侧神经分布。神经性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免疫力下降、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等。典型症状可分为早期神经痛、疱疹期及后遗神经痛三个阶段,严重时可伴随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1、早期神经痛
发病前数日常出现局部皮肤刺痛、灼烧感或异常敏感,多发生于胸背部、腰部或头面部。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可能被误诊为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此阶段尚无可见皮疹,但触摸患处可能诱发明显触痛。部分患者伴随轻度乏力或低热,此时病毒已沿神经节复制扩散。
2、疱疹期表现
疼痛后3-5天出现成簇红色丘疹,迅速进展为透明水疱,疱液逐渐浑浊。皮疹严格沿单侧神经支配区分布,呈带状排列,常见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眼支等区域。水疱可融合成大疱,伴有剧烈神经痛,夜间加重。此阶段具有传染性,接触疱液可能传播病毒。
3、后遗神经痛
约两成患者疱疹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持续超过1个月。表现为持续性灼痛、针刺样痛或痛觉超敏,轻微触碰即可诱发剧痛。老年、糖尿病或免疫缺陷患者发生率更高。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需早期干预预防。
4、特殊部位症状
三叉神经眼支受累时可引发角膜炎、结膜炎,导致视力下降;耳部带状疱疹可能出现面瘫、耳鸣;骶神经受累可致排尿困难。这些特殊类型可能无典型皮疹,仅表现为神经痛,易漏诊。病毒侵犯运动神经时还可引起局部肌肉无力。
5、全身性反应
部分患者伴随中度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播散性疱疹。重症患者可发生疱疹性脑膜炎或脊髓炎,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需紧急救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者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神经性带状疱疹患者应保持皮疹清洁干燥,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急性期可冷敷缓解疼痛,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摄入,如鸡蛋、全谷物等促进神经修复。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疼痛明显者可联用普瑞巴林或加巴喷丁。高龄患者建议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预防复发,出现视力改变、排尿障碍等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