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和全身症状。症状严重程度可从轻度逐渐发展为重度,通常与疾病活动期相关。
1、腹泻:
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每日排便次数可达4-10次,粪便多呈糊状或水样。随着炎症加重,腹泻频率增加,夜间腹泻是疾病活动的特征之一。肠黏膜溃疡导致水分吸收障碍是主要原因,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2、黏液脓血便:
疾病进展期典型表现为粪便中混有黏液、脓液和血液,血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直肠受累时可见便后滴血,结肠广泛炎症时可能出现血性腹泻。此症状反映黏膜糜烂、溃疡形成及毛细血管破裂,需与感染性肠炎鉴别。
3、腹痛:
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排便后可暂时缓解。疼痛程度与炎症范围相关,全结肠炎患者可能出现全腹弥漫性疼痛。肠壁神经丛受刺激和肠管痉挛是主要发生机制,严重腹痛需警惕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
4、里急后重:
直肠炎症导致肛门坠胀感和排便不尽感,患者频繁产生便意但排便量少。该症状在直肠型或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中尤为突出,可能伴随肛门疼痛。长期里急后重可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焦虑或抑郁情绪。
5、全身症状:
中重度患者常出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反应,体温多在37.5-39℃之间。贫血常见于慢性失血或营养不良,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这些症状与炎症因子释放、蛋白质丢失及营养吸收障碍密切相关。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保持低渣、高蛋白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乳制品摄入。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缓解期可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补充铁剂、叶酸等营养素。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因疾病产生的焦虑情绪,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大量便血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