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止咳化痰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方式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需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支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用药需足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2、止咳化痰药物:咳嗽症状明显者可选用右美沙芬等中枢性镇咳药。痰液粘稠时建议使用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祛痰药物,促进痰液稀释排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长期使用羧甲司坦。
3、解热镇痛药物:发热伴全身酸痛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注意避免超量使用导致肝肾功能损伤。儿童发热建议采用物理降温结合药物干预。
4、支气管扩张剂:喘息症状明显者可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规律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包括噻托溴铵、福莫特罗等。
5、糖皮质激素:严重气道炎症反应可短期口服泼尼松,或吸入布地奈德。哮喘急性发作时需静脉注射甲泼尼龙。长期使用需监测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日常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饮食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适量食用蜂蜜缓解咽部不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增强膈肌力量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