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拔牙需谨慎评估,可通过术前心功能评估、术中监护、术后抗感染等方式降低风险。心脏病患者拔牙风险可能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凝血障碍、感染风险、应激反应等因素有关。
1、术前评估:
心脏病患者拔牙前需进行详细心功能评估,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需控制症状后拔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延迟6个月以上。严重心力衰竭或未控制的心律失常患者应暂缓拔牙。
2、术中监护:
拔牙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局部麻醉建议使用不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避免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复杂拔牙操作需在心内科医师监护下进行,备好急救药物和设备。
3、凝血管理:
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需根据INR值调整用药方案。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术前可不停用抗凝药,采用局部止血措施。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改用肝素过渡。
4、感染预防:
心脏病患者拔牙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常用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头孢氨苄等。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植入等高风险患者需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减少细菌滋生。
5、应激控制:
术前可口服地西泮缓解焦虑情绪,避免应激诱发心绞痛。局麻药中加入少量镇静剂减少疼痛刺激。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平稳,高血压患者需确保血压低于180/110mmHg。
心脏病患者拔牙后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推荐鲑鱼、燕麦、菠菜等富含omega-3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日常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定期牙科检查预防牙周疾病。出现持续出血、胸痛、心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