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可通过母乳喂养、静脉补糖、口服葡萄糖等方式治疗,通常由母体糖尿病、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围产期窒息、先天性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母乳喂养:
早期频繁哺乳是改善新生儿低血糖的基础措施。每2-3小时哺乳一次能维持血糖稳定,初乳中的乳糖可直接转化为葡萄糖。母婴同室便于按需喂养,哺乳时注意观察婴儿吸吮力及吞咽动作。
2、静脉补糖:
血糖值低于2.2mmol/L需医疗干预,采用10%葡萄糖静脉输注。输注速度控制在6-8mg/kg/min,避免高渗性损伤。治疗期间每1-2小时监测血糖,稳定12小时后逐渐降低输注速率。
3、口服葡萄糖:
轻度低血糖可口服5%葡萄糖溶液,每次2-5ml。喂养困难者采用滴管或注射器缓慢喂服,30分钟后复测血糖。该方法适用于反应良好的足月儿,需警惕误吸风险。
4、病因处理:
母体糖尿病相关低血糖需控制产妇血糖,胰岛素治疗维持孕期血糖4-7mmol/L。早产儿低血糖可能与糖原储备不足有关,通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等症状。
5、代谢筛查:
持续性低血糖需排查先天性代谢病,如糖原累积症、脂肪酸氧化障碍。这类疾病通常表现为顽固性低血糖、肝肿大等症状,需进行血氨、乳酸、酰基肉碱谱检测确诊。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需注重体温维持与能量补充,保持环境温度32-34℃可减少能量消耗。建议选择高能量配方奶如24kcal/30ml作为母乳补充,每日进行3-5次被动操促进血液循环。出现嗜睡、震颤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持续血糖监测至出生后48小时。母亲妊娠期糖尿病者应产后监测婴儿血糖至72小时,避免迟发性低血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