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属于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主要分为雌激素依赖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常见症状包括异常阴道出血、下腹痛等。
1、病理特征:
子宫内膜癌在组织学上表现为腺体结构异常和细胞异型性,具有浸润性生长和转移潜能。病理分型包括子宫内膜样腺癌、浆液性癌等,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占多数。
2、转移途径:
肿瘤可通过直接蔓延侵犯子宫肌层,经淋巴转移至盆腔淋巴结,晚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肺、肝等远处器官。转移风险与肿瘤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3、高危因素:
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暴露是主要诱因,包括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遗传因素如林奇综合征可使发病风险增加40%-60%。
4、诊断标准:
确诊需依靠分段诊刮或宫腔镜活检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可评估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标志物CA125在晚期患者中可能升高。
5、治疗原则: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标准方案,根据分期选择子宫全切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放疗和化疗适用于中高危患者,激素治疗可用于保留生育功能的特定病例。
建议保持健康体重,控制血糖血脂,定期妇科检查。绝经后女性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需保证蛋白质摄入,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维持体能,术后定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