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控制、激光治疗、滤过性手术、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等方式治疗,通常由先天性房角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眼部外伤、葡萄膜炎、皮质激素使用等原因引起。

1、药物控制:
儿童青光眼的药物治疗包括前列腺素类药物如拉坦前列素、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多佐胺。这些药物通过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房水排出降低眼压,需在眼科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使用,定期监测眼压和视神经变化。
2、激光治疗: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适用于部分继发性青光眼患儿,通过激光改善房水引流功能。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可用于解除瞳孔阻滞,操作时间短但可能需重复治疗,术后需配合抗炎滴眼液预防粘连。

3、滤过性手术:
小梁切开术是先天性青光眼首选术式,直接切开发育异常的小梁网。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成功率约60-80%,术后可能并发浅前房或白内障,需密切随访眼压及角膜透明度。
4、小梁切除术:
对于药物和激光无效的病例,可切除部分小梁网建立新引流通道。术中常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如丝裂霉素C防止瘢痕化,术后需按摩眼球维持滤过泡功能,警惕低眼压性黄斑病变。
5、引流阀植入术:
难治性青光眼可植入Ahmed或Baerveldt引流阀,通过硅胶管将房水引流至赤道部。该手术对患儿眼眶发育有要求,需警惕引流管暴露或堵塞,术后终身随访排查并发症。

儿童青光眼治疗需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早期干预可最大限度保存视力。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眼外伤,保证维生素A、D及Omega-3摄入,定期进行视野检查和OCT监测。建议建立眼科专科随访档案,每3-6个月评估视功能发育,必要时联合斜弱视治疗。家长应学会识别眼红、畏光、流泪等急性发作症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