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黏膜水疱、糜烂、疼痛等症状,具体特征可从皮损形态、分布特点、伴随症状等方面分析。
天疱疮典型表现为尼氏征阳性的松弛性水疱,疱壁薄易破溃形成糜烂面。水疱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疱液初期澄清,继发感染后可呈浑浊。皮损常见于头面、躯干等部位,破溃后渗出明显,愈合缓慢。
超过50%患者伴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颊黏膜、牙龈等部位出现疼痛性糜烂。食管、生殖器黏膜亦可受累,导致吞咽困难或排尿疼痛。黏膜病变常早于皮肤症状出现,易被误诊为口腔溃疡。
皮损区域有明显灼痛感,水疱破裂后裸露的糜烂面接触衣物或摩擦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伴顽固性瘙痒,夜间症状加重,搔抓可导致皮损扩散。疼痛程度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
破损皮肤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表现为脓性分泌物、周围红肿。严重者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感染会延缓创面愈合,增加瘢痕形成风险。
广泛皮损可导致蛋白质和体液丢失,出现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患者常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反应。病情严重时可能并发败血症或肺部感染,需警惕多器官功能障碍。
天疱疮患者需保持创面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抹抗生素软膏。饮食选择高蛋白流质食物如牛奶、鱼汤,避免辛辣刺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皮损泛发时需严格卧床休息。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出现发热或皮损扩散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