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粪吸入综合征可能由胎儿宫内窘迫、胎盘功能不全、产程延长、脐带绕颈、母体妊娠期高血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理呼吸道、氧疗、抗生素治疗、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等方式治疗。
1、宫内窘迫:胎儿缺氧导致肠蠕动增强和肛门括约肌松弛,促使胎粪排入羊水。缺氧状态下胎儿可能出现喘息样呼吸,将混有胎粪的羊水吸入肺部。治疗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吸引,必要时给予高频振荡通气。
2、胎盘异常:胎盘早剥、胎盘钙化等病变影响母胎间氧交换,引发慢性缺氧。这类患儿常合并肺动脉高压,需采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监测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
3、产程因素:滞产或急产均可能造成胎儿应激反应。第二产程超过2小时者风险显著增高,需预防性使用氨苄西林。典型胸片表现为斑片状浸润影伴肺气肿。
4、脐带问题:脐带脱垂或真结形成时,胎儿血氧分压可低于20mmHg。这类患儿易继发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建议联合使用头孢曲松和阿米卡星。超声检查可见肺动脉收缩压增高。
5、母体疾病:妊娠糖尿病或子痫前期孕妇的胎儿更易发生MAS。治疗需考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严重病例需行ECMO支持。远期需随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预防重点在于加强产前监护,控制母体基础疾病。分娩过程中持续胎心监测,发现异常及时终止妊娠。新生儿科医师需提前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出生后立即进行Apgar评分和动脉血气检测。康复期建议母乳喂养配合被动运动训练,定期评估肺功能和神经行为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