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裤上出现棕褐色血液可能由排卵期出血、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宫颈病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调节、抗感染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排卵期出血: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导致子宫内膜部分脱落,血液氧化后呈棕褐色。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通常2-3天自行停止。伴随轻微下腹坠胀,无需特殊处理。
2、黄体功能不足:孕酮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基础体温监测显示高温相缩短,建议补充维生素E、黑豆豆浆。可能与焦虑、过度节食有关,表现为经前点滴出血。
3、子宫内膜息肉:宫腔内赘生物摩擦出血,血液滞留宫腔氧化变色。阴道超声可确诊,直径<1cm息肉可能随月经脱落。伴随同房后出血、月经淋漓不尽,需宫腔镜电切术治疗。
4、子宫内膜炎:病原体感染导致内膜充血渗血。常见于人流术后或经期同房,需口服甲硝唑、多西环素抗感染。下腹隐痛合并白带异味时,建议做细菌培养。
5、宫颈病变:CIN或宫颈糜烂面渗血接触空气氧化。TCT和HPV筛查可鉴别,轻度糜烂可用保妇康栓,高级别病变需LEEP刀锥切。接触性出血是典型症状,与HPV持续感染相关。
每日温水清洗外阴并更换纯棉内裤,经期避免使用卫生棉条超过8小时。增加深绿色蔬菜和动物肝脏摄入,经期可饮用姜枣茶改善循环。持续出血超过7天或伴随严重腹痛需妇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