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眠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调理、中医外治法等非药物方式改善。失眠通常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慢性疾病、心理因素、环境干扰和昼夜节律紊乱有关。
调整生活习惯需保持规律作息,固定起床与入睡时间,午休不超过30分钟。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卧室温度控制在20-24℃,选择遮光窗帘减少光线刺激。日间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睡前3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饮食调理可选用酸枣仁、百合、莲子等药食同源食材。晚餐进食小米粥、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睡前2小时饮用温牛奶。避免摄入浓茶、咖啡及高糖高脂食物,限制晚间饮水量。
中医外治法包括用吴茱萸粉调醋敷贴涌泉穴,或采用艾灸百会穴、神门穴。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分钟,可加入合欢皮、夜交藤等安神药材。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等部位也有助放松。
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进行心理调适。环境因素需排查噪音、寝具不适等干扰源,必要时更换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和床垫。
若持续失眠超过1个月或伴随心悸、头痛等症状,建议至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严重失眠可能需要专业评估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等原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