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真菌感染口腔黏膜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常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该病可能由免疫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口腔卫生不良、糖尿病控制不佳、佩戴义齿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伪膜、灼痛感、味觉异常等症状。
1、免疫力低下:艾滋病、肿瘤放化疗等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时,念珠菌易大量繁殖。建议通过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适当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
2、菌群失调: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可口服益生菌制剂或食用酸奶、纳豆等发酵食品调节微生态,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3、局部刺激:不合适的义齿或口腔矫治器可能造成黏膜损伤。每日用义齿清洁片浸泡假牙,夜间摘除义齿,定期进行口腔修复体调整。
4、代谢疾病:未控制的糖尿病使唾液糖分升高。需监测血糖水平,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选择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规范治疗。
5、卫生习惯:吸烟、口腔清洁不彻底会促进真菌滋生。推荐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洁三次,戒烟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预防口腔念珠菌病需保持规律作息与口腔卫生,每日摄入300克富含维生素B族的粗粮和200克富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增强黏膜抵抗力。出现持续性口腔白斑或灼痛超过两周应及时就诊,真菌培养确诊后可选用制霉菌素含漱液、氟康唑口服或两性霉素B局部涂抹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