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疼痛可能由外阴炎、阴道感染、过敏反应、神经性疼痛和创伤等因素引起。
外阴炎是外阴疼痛的常见原因,主要由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等疾病会导致外阴红肿、灼热感和疼痛。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菌或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栓剂、甲硝唑凝胶等。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衣物可缓解症状。
阴道感染如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等可引发外阴疼痛。这类感染常伴随异常分泌物、瘙痒和排尿不适。治疗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抗寄生虫药物,如替硝唑、克林霉素等。同时需避免性生活至症状完全消失,防止交叉感染。
接触性皮炎或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外阴疼痛。常见过敏原包括洗涤剂、卫生巾、避孕套等。表现为外阴红肿、瘙痒和刺痛感。治疗需立即停用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严重时可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外阴神经痛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可能与神经损伤或敏化有关。表现为持续性灼痛或刺痛,无明显肉眼可见病变。治疗包括局部麻醉药膏、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以及物理治疗。这类疼痛需长期管理,必要时需疼痛科会诊。
外阴创伤如分娩撕裂、性交损伤或手术瘢痕均可导致疼痛。急性创伤需及时清创缝合,慢性疼痛可尝试局部按摩、瘢痕软化治疗。严重瘢痕挛缩可能需手术修复。创伤后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继发感染至关重要。
外阴疼痛患者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柑橘、坚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适度运动如瑜伽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症状。疼痛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发热、异常分泌物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严重感染或肿瘤可能。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易发生外阴萎缩性改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雌激素软膏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