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通常分为三个产程,主要包括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1、宫颈扩张期:
第一产程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初产妇平均需要11-12小时。此阶段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宫缩间隔约5-6分钟,宫颈扩张至3厘米;活跃期宫缩频率增至2-3分钟一次,伴随宫颈快速扩张至10厘米。此期间可能出现腰骶部酸胀、胎膜早破等现象,建议通过拉玛泽呼吸法缓解疼痛。
2、胎儿娩出期:
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通常持续1-2小时。产妇需配合宫缩向下用力,助产士会指导采用半卧位或侧卧位分娩体位。此阶段可见胎头着冠、会阴扩张等表现,必要时会实施会阴侧切。胎儿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并进行阿普加评分。
3、胎盘娩出期:
第三产程在胎儿娩出后5-30分钟内完成,子宫收缩促使胎盘剥离娩出。医护人员会检查胎盘完整性,预防产后出血。此时产妇可能出现短暂寒战反应,需密切监测血压、宫底高度等指标。若胎盘滞留超过30分钟需人工剥离。
4、产程观察要点:
全程需持续胎心监护,观察宫缩强度与频率。潜伏期每4小时进行阴道检查,活跃期每2小时评估进展。异常情况如宫缩乏力、胎心异常、产程停滞等需及时干预,必要时转为剖宫产。
5、特殊产程变化:
急产者总产程可能短于3小时,需预防软产道损伤;滞产者超过24小时需评估头盆关系。双胎分娩第二个胎儿通常在20分钟内娩出,臀位分娩需采用特殊助产手法。
分娩过程中建议保持适度活动加速产程,如使用分娩球、改变体位等。摄入易消化食物补充能量,但进入活跃期后避免固体饮食。产后2小时是出血高风险期,需持续观察生命体征。哺乳刺激有助于促进宫缩,产后6小时内应完成首次母乳喂养。注意会阴护理,每日用温水清洗2-3次,发现异常出血或发热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