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中,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密切接触传播给他人。
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6周。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潜伏期末期和黄疸出现前1-2周。典型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部不适、深色尿液和黄疸。儿童感染可能无症状,但仍有传染性。
1、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方式为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生食贝类、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是常见传染源。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毛巾或发生性接触也可能传播。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水源性暴发。
2、预防措施:
接种甲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水果蔬菜要彻底清洗。饭前便后规范洗手。感染者应隔离至黄疸出现后1周,其排泄物需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可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暴露后预防。
日常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处理食物前洗手,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感染者恢复期需注意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肝脏负担。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助于肝功能恢复,可进行轻度活动但需避免劳累。家庭成员应分开使用餐具并定期消毒,衣物床单需高温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