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初期如需终止妊娠,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常见药物有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卡前列甲酯栓等。药物流产适用于孕49天内的早期妊娠,需严格遵循医嘱并配合超声检查确认妊娠情况,禁止自行用药。
1、米非司酮片
米非司酮片是一种抗孕激素制剂,通过拮抗孕酮受体使蜕膜组织变性坏死。该药物需与前列腺素类药物联用,可软化宫颈并诱发宫缩。使用前需排除宫外孕及药物禁忌证,用药后可能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反应。
2、米索前列醇片
米索前列醇片属于前列腺素E1衍生物,能增强子宫收缩力和频率。通常与米非司酮序贯使用,用药后需密切观察妊娠组织排出情况。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及发热,哮喘患者慎用。
3、卡前列甲酯栓
卡前列甲酯栓通过阴道给药直接作用于子宫,促进宫颈成熟和宫缩发动。该药物可能引起强烈宫缩痛,需在医院监护下使用。用药后需监测出血量,警惕不全流产风险。
4、其他辅助药物
在医生评估后可能配合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或抗生素预防感染。中药制剂如生化汤等也可能作为辅助方案,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须谨慎选用。
5、禁忌与注意事项
严重贫血、青光眼、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禁用药物流产。用药后需复查超声确认流产效果,若发生大出血或持续腹痛需立即就医。药物流产后应休息两周,禁止盆浴及性生活。
药物流产属于医学干预措施,须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流产后需关注月经恢复情况,建议加强营养摄入如补充铁剂和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发热、异常出血或持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必要时需进行清宫手术。计划再次怀孕前建议进行生育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