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感冒打针需根据药物类型决定是否皮试,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易过敏药物必须皮试,其他药物如克林霉素可不做皮试。皮试能预防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临床操作需严格遵循规范。

1、皮试必要性:

皮试是检测药物过敏反应的重要手段,尤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过敏体质者注射前必须皮试,阴性结果方可用药。皮试液浓度通常为200-500U/mL,注射后观察20分钟判断结果。

2、免皮试药物:

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无需皮试。这类药物过敏率低于0.1%,临床使用前仅需询问过敏史。但首次用药仍需密切观察30分钟,防范罕见过敏反应。

3、过敏风险:

青霉素过敏发生率约1%-10%,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循环衰竭。皮试假阴性率约1%,用药后仍需备好肾上腺素。既往有皮疹、哮喘病史者风险增加3倍。

4、操作规范:

皮试应选择前臂掌侧下1/3处,75%酒精消毒后皮内注射0.1mL。阳性表现为皮丘直径>1cm伴红晕,需立即更换药物。同一药物批次更换时需重新皮试。

5、特殊处理:

儿童及老年患者需调整皮试液浓度,孕妇禁用组胺释放剂。破伤风抗毒素等生物制剂需采用分级注射法,从1:10稀释液开始逐步增量。

感冒期间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ml,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冬枣等水果。适当进行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出现药物疹、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避免食用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配合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

上一篇:局灶性癫痫要紧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