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尿量减少可通过增加电解质摄入、调整饮水节奏、排查药物影响、治疗潜在疾病、监测肾功能等方式改善。尿量减少可能由大量出汗、饮水过快、利尿剂副作用、尿路梗阻、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补充电解质:

大量出汗导致体液流失时,单纯补水可能稀释血液钠浓度。建议饮用含钾钠的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每日分次补充500-1000ml液体,同时进食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

2、调整饮水方式:

短时间内摄入超过2000ml水可能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采用少量多次饮水法,每小时不超过400ml,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

3、检查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利尿剂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脏血流。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4、解除尿路梗阻:

前列腺增生或尿路结石可能导致排尿困难,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平滑肌,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6mm的结石。

5、评估肾脏功能:

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血肌酐升高伴少尿,可能与脱水、感染有关。慢性肾病需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控制血压血糖。终末期肾病需考虑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每日保持1500-2000ml水分摄入,优先选择温开水、柠檬水等低渗饮品。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利尿饮品,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促进代谢。出现持续24小时尿量<400ml、下肢水肿或意识模糊需急诊就医。

上一篇:尿红细胞高的治疗方法 下一篇:眼睛几度为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