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不良修复体、咬合创伤、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牙周组织长期受炎症侵袭会导致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1、牙菌斑堆积:
口腔清洁不足时,细菌在牙面形成生物膜牙菌斑,其代谢产物刺激牙龈引发炎症。菌斑长期未被清除会矿化成牙结石,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每日至少两次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可有效控制菌斑。
2、牙结石刺激:
钙化的牙结石表面粗糙,持续压迫牙龈并成为细菌温床。下颌前牙舌侧和上颌磨牙颊侧是结石好发部位,需每6-12个月进行超声波洁治。重度牙结石可能需龈下刮治术清除。
3、不良修复体:
边缘不密合的牙冠或充填体会形成食物嵌塞区,促进局部菌斑堆积。修复体边缘刺激牙龈可能造成机械性损伤,建议选择数字化精准修复技术减少边缘误差。
4、咬合创伤:
牙齿排列不齐或夜磨牙症会导致个别牙受力过大,造成牙周膜损伤。正畸治疗可改善咬合关系,夜磨牙患者需佩戴颌垫分散咬合力。
5、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会降低组织修复能力,骨质疏松症可能加速牙槽骨吸收。血液病患者更易出现牙龈自发性出血,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进行牙周治疗。
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摄入以增强牙龈抵抗力,避免吸烟及过量饮酒。选择软毛牙刷和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辅助清洁,定期进行牙周探诊检查。出现牙龈出血、口臭持续两周以上应及时就诊,晚期牙周炎可能需翻瓣手术或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