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避免诱因等方式治疗。特应性皮炎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
修复皮肤屏障是基础治疗,每日使用含神经酰胺、尿素或甘油的润肤剂,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温和清洁产品,水温控制在32-37℃。严重时可采用湿包裹疗法增强保湿效果。
2、外用药物:
中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适用于儿童及面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可用于眼周及长期维持治疗。急性渗出期可用硼酸溶液湿敷,继发感染时联用莫匹罗星软膏。
3、口服药物: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缓解瘙痒。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用于顽固性病例,需监测肝肾功。度普利尤单抗靶向阻断IL-4/IL-13通路,适用于中重度成人患者。伴发抑郁焦虑时可短期使用帕罗西汀。
4、光疗治疗:
窄谱UVB每周2-3次,累计20-30次见效。UVA1对慢性肥厚性皮损效果显著。治疗期间需佩戴护目镜,注意评估皮肤癌风险。孕妇及光敏感者禁用,儿童需严格评估获益比。
5、诱因管理:
可能与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过敏原有关,通常表现为红斑加重、瘙痒骤增等症状。使用防螨寝具,保持室内湿度40-60%。避免羊毛等粗糙织物直接接触皮肤。精神压力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合并食物过敏需做特异性IgE检测。
日常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室内温度维持在20-22℃。饮食避免已知过敏食物,可尝试低组胺饮食。每周进行游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后及时冲洗氯消毒剂。建立症状日记记录诱发因素,定期随访评估SCORAD指数。妊娠期患者优先选择紫外线疗法,哺乳期避免使用环孢素。老年患者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儿童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