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脚跟疼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脂肪垫萎缩、应力性骨折等原因引起。
1、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过度牵拉导致无菌性炎症,可能与长期站立、肥胖、扁平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晨起第一步剧痛、足弓紧绷感。建议选择足弓支撑鞋垫,每日冰敷10分钟,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
2、跟腱炎:跟腱反复微损伤引发退行性改变,常见于突然增加运动量人群,伴随足跟上方肿胀、活动时捻发音。采用离心性小腿肌群训练,避免赤足行走,使用夜间支具保持踝关节中立位。
3、跟骨骨刺:跟骨结节处钙盐沉积形成骨赘,多因足底筋膜长期牵拉刺激,X线可见特征性鹰嘴样突起。定制矫形器分散压力,选择缓冲性好的运动鞋,水中步行训练减轻冲击。
4、脂肪垫萎缩:跟下脂肪垫变薄导致减震功能下降,多见于老年群体或长期激素注射史,表现为深部跳痛。硅胶后跟杯提供额外缓冲,避免坚硬地面赤足行走,控制体重减轻负荷。
5、应力性骨折:跟骨反复承重导致微小骨裂,常见于新兵训练或长跑运动员,伴随局部压痛和承重痛。需要6-8周完全制动,采用拐杖辅助行走,逐步恢复活动时配合冲击波治疗。
日常选择坡跟不超过3厘米的鞋子,进行足踝周围肌肉强化训练如提踵运动、弹力带抗阻练习。控制每日步数在8000步以内,运动前后充分热身拉伸,肥胖者需通过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减重。持续疼痛超过两周或出现明显肿胀时需骨科就诊排除跟骨感染、肿瘤等严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