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白破疫苗接种需注意接种时间、禁忌证、不良反应观察、接种后护理和特殊人群处理五个关键事项。
1、接种时间:
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需在3、4、5月龄各接种1剂,18-24月龄加强1剂。早产儿按实际出生月龄接种,免疫缺陷儿童需延长接种间隔。接种间隔短于28天可能影响抗体产生效果,超期未种需及时补种。
2、禁忌证筛查:
急性发热性疾病需暂缓接种,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用。既往接种后出现高热惊厥、休克等严重反应者禁忌再次接种。癫痫未控制、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专科评估后决定。
3、不良反应:
常见局部红肿硬结直径<3cm和低热<38.5℃属于正常反应。持续高热、过敏性皮疹需就医。接种后30分钟内需留观,警惕速发型过敏反应。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反应发生率低于全细胞疫苗。
4、接种后护理:
接种部位24小时内避免沾水,出现硬结可冷敷。发热超过38.5℃可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退热。保持饮食清淡,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异常哭闹、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
5、特殊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评估后接种,HIV感染者CD4计数>15%可接种。妊娠期妇女可接种Tdap疫苗预防新生儿百日咳。家庭接触者完成全程接种可建立免疫屏障,照顾新生儿前建议加强接种。
接种后建议保持充足睡眠,每日饮水1500ml以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接种当天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出现持续发热或接种部位化脓需及时就诊。哺乳期妇女接种不影响母乳喂养,早产儿接种后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建立疫苗接种记录本,妥善保管接种凭证以备入学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