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可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等方式确诊。
一、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诊断药物性肝炎的首选方法。肝功能检测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异常升高提示肝损伤。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反映胆汁淤积。凝血功能异常表明肝脏合成功能受损。部分患者需检测特定药物代谢酶基因型,以评估个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差异。
二、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变化,排除胆道梗阻等疾病。CT或磁共振成像能更精确评估肝实质损伤程度,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肝纤维化等特征性改变。弹性成像技术可无创评估肝脏硬度,间接反映纤维化程度。
三、肝活检:
当临床表现不典型或需明确肝损伤程度时,可考虑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可见肝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活检结果有助于鉴别药物性肝炎与其他类型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确诊药物性肝炎后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根据肝损伤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轻度肝损伤通过停药多可自行恢复,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保肝药物治疗。日常应避免饮酒及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监测病情变化。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