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病后72小时内。早期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视网膜损伤,避免视力永久性下降。
眼底出血指视网膜血管破裂导致的血液渗出,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眼底病变或外伤。出血初期视网膜组织处于可逆性损伤阶段,及时治疗可促进血液吸收,防止纤维化增生。若超过一周未处理,血块机化会形成增殖膜,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1、急性期24小时内:
出血后24小时为黄金救治窗口。此时需立即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针对微血管渗漏可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封闭破损血管,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抑制异常新生血管。同时需控制原发病,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2、亚急性期24-72小时:
出血48小时后红细胞开始溶解,释放的铁离子可能损伤感光细胞。此阶段需联合使用卵磷脂络合碘片促进血块分解,玻璃体腔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解凝血块。若出血量超过玻璃体容积30%,需考虑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清除积血。
3、慢性期72小时后:
超过72小时未处理的血块会诱发玻璃体后脱离,增加视网膜裂孔风险。此时治疗需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气液交换术,严重者需硅油填充。术后需每月复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监测黄斑水肿变化。
日常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7%,每周监测眼底变化。饮食选择富含叶黄素的深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每日补充10毫克玉米黄质。避免剧烈运动及高空作业,阅读时保持30厘米用眼距离,每20分钟远眺6米外景物20秒。突发视物变形或闪光感应立即就诊,不可热敷或自行服用活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