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出现乳腺脓肿时通常不建议继续母乳喂养。脓肿可能含有致病菌,直接哺乳存在感染风险,需及时就医处理。
1、乳腺脓肿的形成与影响:
乳腺脓肿多由急性乳腺炎发展而来,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伴随波动性肿块,严重时可能发热。脓肿形成后,乳汁可能被脓液污染,婴儿摄入后易引发消化道感染或口腔黏膜炎症。此时需暂停患侧哺乳,但健康侧乳房在医生评估后可继续喂养。
2、治疗期间的哺乳管理:
治疗以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为主,配合抗生素使用。引流期间患侧需彻底停止哺乳,并用吸奶器定时排空乳汁以防淤积。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头孢类等哺乳期相对安全的抗生素,用药期间需监测婴儿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治疗约1-2周后,经超声复查确认脓肿消退且无细菌感染,方可逐步恢复患侧哺乳。
日常需保持乳房清洁,哺乳前后用温水擦拭;选择宽松棉质内衣避免压迫;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高脂肪食物加重乳腺堵塞。脓肿消退后恢复哺乳时,可先挤出少量乳汁丢弃再喂养。若出现反复脓肿或高热不退,需排查是否存在乳腺导管结构异常等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