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感染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生殖道感染、羊膜腔感染等原因引起,对胎儿的影响包括发育迟缓、器官损伤、早产、流产、先天畸形等。
1、发育迟缓:
宫内感染可能干扰胎盘功能,导致胎儿营养供应不足。细菌产生的毒素或病毒直接侵袭胎儿细胞,抑制细胞分裂速度。胎儿表现为体重低于孕周标准,头围和身长增长缓慢。孕妇需加强营养监测,定期超声评估胎儿生长曲线。
2、器官损伤:
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具有器官特异性侵袭倾向。病毒可能破坏胎儿心肌细胞导致先天性心脏病,损伤听神经引起耳聋,或影响视网膜发育造成视力障碍。孕早期感染弓形虫可能引发脑积水或颅内钙化。出现胎动异常需立即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3、早产风险:
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刺激前列腺素分泌,促使子宫收缩。B族链球菌感染可能造成胎膜早破,李斯特菌感染可诱发强烈宫缩。孕妇出现规律腹痛或阴道流液时,需检测宫颈长度和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水平。
4、流产可能:
单纯疱疹病毒和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绒毛膜羊膜炎,导致妊娠组织坏死。子宫内膜感染造成蜕膜血管病变,影响胚胎着床稳定性。孕早期持续发热伴阴道出血需检测血清CRP水平和TORCH抗体滴度。
5、先天畸形:
水痘病毒可能引发胎儿肢体发育缺陷,梅毒螺旋体可导致哈钦森三联征。巨细胞病毒与胎儿小头畸形密切相关。孕18-22周需进行系统超声筛查,重点观察胎儿颅脑、脊柱及心脏结构。
预防宫内感染需注重孕期卫生管理,避免生食和接触宠物粪便,接种风疹和流感疫苗。出现发热、腹痛或阴道分泌物异常时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羊水穿刺病原体检测。保持适度运动如孕妇瑜伽和散步,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