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是男性生殖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包括储存精子、促进精子成熟、运输精子以及免疫屏障作用。
附睾是精子储存的主要场所,睾丸产生的精子进入附睾后,可在附睾尾部储存数周至数月。附睾管腔内的特殊微环境能维持精子的存活,避免精子过早进入输精管或被降解。储存过程中,精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能量消耗较低,为后续射精提供充足的储备。
精子在附睾内经历关键的成熟过程。附睾上皮细胞分泌的甘油磷酸胆碱、肉毒碱等物质,可改变精子膜结构,增强运动能力。同时精子表面的蛋白质修饰完成,获得识别卵子的能力。这一过程通常需要2-3周,未成熟精子不具备受精功能。
附睾管通过节律性收缩推动精子向输精管移动。管壁平滑肌的蠕动波受交感神经调控,射精时收缩频率显著增加。运输过程中精子逐渐获得前向运动能力,从附睾头部到尾部通常需要12-21天,运输速度直接影响精子质量。
附睾血-附睾屏障可防止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精子。紧密连接的上皮细胞隔离精子抗原,同时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乳铁蛋白。屏障破坏可能导致抗精子抗体产生,引发免疫性不育。附睾头部屏障功能最强,尾部相对较弱。
附睾上皮细胞分泌多种营养物质维持精子存活,包括左旋肉碱、肌醇、唾液酸等。这些成分参与精子能量代谢,保护细胞膜稳定性。附睾液中的抗氧化物质如谷胱甘肽能减少活性氧对精子的损伤,提高精子DNA完整性。
附睾功能异常可能引发少弱精症或不育,建议男性避免长期久坐、紧身裤等影响阴囊温度的行为,适量补充锌、维生素E等营养素。规律性生活有助于附睾排空,降低炎症风险。若出现阴囊坠痛、精液量减少等症状,需及时就诊评估附睾功能。日常可通过阴囊超声检查初步了解附睾状态,生育前检查建议包含附睾功能评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