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力筛查中的S代表球镜度数近视或远视,C代表柱镜度数散光,两者共同反映屈光状态。视力筛查中S和C的数值主要通过电脑验光仪测量,评估儿童是否存在屈光不正问题。
1、球镜度数S:
球镜度数Spherical power以“S”表示,数值前的“+”代表远视,“-”代表近视。例如S+2.00表示200度远视,S-1.50表示150度近视。儿童眼球发育过程中,轻度远视属生理现象,但超过+3.00D或出现近视需警惕。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不足可能预示未来近视风险。
2、柱镜度数C:
柱镜度数Cylindrical power以“C”表示,用于评估散光程度。数值代表散光度数,轴位0°-180°标注散光方向。如C-1.25×90°表示125度散光,轴位在垂直方向。儿童散光超过100度可能影响视觉发育,需结合角膜地形图进一步检查。
3、筛查标准:
3岁以上儿童正常屈光参考范围为:球镜+1.00D至+2.00D远视储备,柱镜≤0.75D。若筛查发现S超出±3.00D、C超过1.50D,或两眼差异大于1.50D,提示需转诊眼科。早产儿、有家族史者应增加筛查频率。
4、测量原理:
电脑验光仪通过红外线探测角膜反射光斑,计算屈光力。儿童配合度影响结果准确性,需在自然瞳孔状态下检测。筛查结果异常时,需结合散瞳验光排除调节性近视,睫状肌麻痹后可获得真实屈光度。
5、临床意义:
屈光筛查可早期发现弱视危险因素,6岁前是治疗关键期。高度远视易导致调节性内斜视,散光可能引发屈光性弱视。对筛查异常儿童,建议3-6个月复查,确诊后需光学矫正框架镜/角膜接触镜或视觉训练。
儿童视力筛查后,家长应关注用眼行为管理: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控制电子屏幕时间在20分钟内,阅读保持30厘米距离。饮食补充富含叶黄素菠菜、蛋黄、维生素A胡萝卜、肝脏的食物。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每3-6个月复查视力,学龄期儿童建议使用防蓝光眼镜缓解视疲劳。出现眯眼、歪头看物等异常行为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