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不治疗可能导致胆管炎、肝硬化、胆管癌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通常经历虫体寄生、胆管损伤、纤维化、癌变四个阶段。
1、胆管炎症:
华支睾吸虫长期寄生于胆管系统,虫体代谢产物刺激胆管黏膜引发慢性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日常需避免生食淡水鱼虾,急性发作期需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驱虫药物。
2、胆道梗阻:
虫体聚集可造成胆管机械性阻塞,伴随胆汁淤积性黄疸。典型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便、尿色加深。超声检查可见胆管扩张,必要时需行ERCP取虫或胆管引流术。
3、肝纤维化:
持续炎症刺激激活肝星状细胞,胶原沉积导致门静脉高压。早期表现为脾脏肿大、血小板减少,后期可能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需定期监测肝硬度值,补充维生素E延缓纤维化进展。
4、胆管癌变:
慢性炎症诱导胆管上皮异型增生,癌变风险较常人高15倍。常见于左肝管,表现为进行性消瘦、顽固性瘙痒。确诊需病理活检,治疗涉及肝切除术或肝移植。
5、全身消耗:
长期寄生虫感染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引发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综合征。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需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剂。
预防肝吸虫病需彻底煮熟鱼虾,处理生鲜后及时洗手。感染后应立即驱虫治疗,每半年复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日常饮食增加南瓜子、大蒜等天然驱虫食物,肝硬化患者需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出现持续腹痛、黄疸等症状需肝胆外科就诊,晚期并发症治疗需多学科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