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1、疾病特点与治疗目标: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以胆管纤维化狭窄为特征。治疗核心在于延缓肝硬化进程,缓解瘙痒、黄疸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奥贝胆酸等利胆剂,合并细菌性胆管炎时需使用抗生素。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是最终治疗手段。
2、分期管理与预后:
早期患者通过药物干预可维持10年以上肝功能稳定,中期需结合胆管扩张术改善胆汁引流,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约50%。定期监测肝功能、MRCP检查至关重要,建议每3-6个月随访一次。合并溃疡性结肠炎者需同步控制肠炎活动。
3、日常管理要点:
严格戒酒并避免高脂饮食,每日补充维生素D3和K1预防骨质疏松及凝血障碍。出现皮肤瘙痒时可使用阴离子交换树脂,皮肤干燥者需涂抹保湿霜。建议接种甲肝、乙肝疫苗,避免生食海鲜以防感染性并发症。
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有助于改善代谢,饮食选择低铜高蛋白配方,限制动物内脏及坚果摄入。心理支持不可忽视,加入病友互助组织可缓解焦虑情绪。出现持续发热、腹痛加重需立即就医排查胆管炎急性发作。定期进行肝弹性检测和肿瘤标志物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硬化或胆管癌变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