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功能紊乱可通过典型症状和医学检查综合判断。常见表现包括反复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但需先排除器质性疾病。
1、症状识别:
典型症状为餐后腹胀、中上腹隐痛或灼热感,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且每月发作超过三天。排便异常可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可能带有黏液但无脓血。部分患者伴随嗳气、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常在情绪波动或压力增大时加重,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
2、医学检查:
需进行血常规、粪便潜血试验、腹部超声等基础检查排除炎症或肿瘤。40岁以上患者建议增加胃肠镜检查,若结果显示黏膜正常且无结构性病变,结合罗马IV诊断标准可确诊。呼气试验能鉴别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或乳糖不耐受等继发因素。
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产气食物,推荐小米粥、山药等易消化食材。每天30分钟快走或八段锦锻炼可改善肠道蠕动。建立进食时间表,每餐七分饱,睡前3小时禁食。记录症状日记帮助医生判断诱因,焦虑情绪明显者可尝试腹式呼吸训练。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未缓解,需复查排除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炎等相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