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通过戒酒护肝、抗纤维化治疗、并发症管理、营养支持和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肝硬化通常由长期酗酒、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胆汁淤积和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戒酒护肝:
酒精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加速纤维化进程。患者需严格戒酒,避免含酒精饮料及食品。同时需补充B族维生素,尤其是硫胺素,以预防韦尼克脑病。戒酒过程中可能出现戒断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
2、抗纤维化治疗:
针对肝纤维化进程,可选用抗纤维化药物如秋水仙碱、吡非尼酮等。病毒性肝炎患者需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扫描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部分中药如丹参、水飞蓟素也具有辅助抗纤维化作用。
3、并发症管理:
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和肝性脑病。静脉曲张出血需使用普萘洛尔等药物降低门脉压力,必要时行内镜下套扎治疗。腹水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配合利尿剂治疗。肝性脑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使用乳果糖等药物减少氨吸收。
4、营养支持:
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需保证每日35-40kcal/kg热量摄入。蛋白质摄入应控制在1.2-1.5g/kg,以植物蛋白和乳清蛋白为主。补充支链氨基酸可改善肌肉消耗,维生素D和锌等微量元素也需定期补充。少食多餐,避免长时间空腹。
5、定期监测:
每3-6个月需进行肝功能、凝血功能、甲胎蛋白等血液检查。每6-12个月行腹部超声和胃镜检查,评估门脉高压情况。出现呕血、黑便、意识障碍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终末期患者需评估肝移植指征,及早进行移植前准备。
肝硬化患者日常生活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适量蛋白为原则,可多食用米粥、面条、鱼肉等食物。适量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食管静脉破裂。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保持积极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沟通有助于长期疾病管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接种甲肝、乙肝、流感等疫苗可预防合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