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髓炎无法自愈,可通过根管治疗、牙髓切断术等方式干预。慢性牙髓炎通常由龋齿、牙外伤、牙周病、细菌感染、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龋齿因素:
深龋导致牙本质破坏后,细菌侵入牙髓引发慢性炎症。日常需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进行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发展。出现冷热刺激痛时需及时充填治疗。
2、牙外伤影响:
牙齿折断或裂纹使牙髓暴露,长期受细菌刺激形成慢性炎症。避免用患牙咬硬物,外伤后24小时内进行牙髓活力测试。冠折病例需进行活髓保存治疗。
3、牙周病波及:
重度牙周炎通过根尖孔逆行感染牙髓。每日使用牙线清洁邻面,每半年进行牙周刮治。伴随牙龈出血时需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4、细菌感染机制:
变异链球菌等病原体产生毒素导致牙髓坏死。可能与根管解剖变异、免疫力低下有关,通常表现为夜间痛、咬合痛等症状。临床采用氢氧化钙进行根管消毒。
5、免疫反应参与:
牙髓组织中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引发慢性炎症。可能与糖尿病、艾滋病等系统性疾病相关,常伴随牙齿变色、叩诊不适等症状。根管治疗后可考虑牙冠修复。
慢性牙髓炎患者应避免过冷过热饮食,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餐后使用冲牙器清洁。建议每周进行两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并发症。出现自发性疼痛或牙齿松动需立即就诊,X线检查能明确牙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