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手术后第一次解大便可能出现轻微疼痛,属于正常术后反应。
1、术后排便疼痛的原因:
肛裂手术会对肛门周围组织造成创伤,术后局部存在炎症反应和伤口水肿。排便时肛门括约肌收缩牵拉创面,可能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痛感。手术方式不同对疼痛程度有影响,如开放式创面比闭合式更易受粪便刺激。麻醉效果消退后痛觉逐渐恢复,首次排便时痛感可能较明显。
2、缓解疼痛的护理措施:
术后24小时内可冰敷肛门减少肿胀,后续改为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按医嘱服用缓泻剂保持大便软化,避免用力排便加重创伤。排便前使用肛门润滑剂减少摩擦,便后及时清洁并用药物湿敷创面。采用胸膝位或侧卧位排便能降低肛门压力,必要时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
3、需要警惕的异常情况:
若出现剧烈疼痛伴发热需排除感染,持续出血超过48小时可能提示创面愈合不良。排便困难合并腹胀要考虑粪便嵌塞,肛门坠胀感突然加重需检查是否形成血肿。创面分泌物增多伴异味时需评估是否存在线结反应或继发感染。
术后早期建议选择小米粥、蒸南瓜等低渣饮食,逐步增加燕麦、香蕉等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恢复期可进行提肛锻炼增强括约肌功能,但需避免久坐或剧烈运动。保持肛门清洁干燥,便后使用医用棉片轻柔擦拭。术后2周内禁止骑自行车或重体力劳动,随诊时医生会根据愈合情况调整康复方案。多数患者2-4周后排便疼痛明显缓解,完全恢复需6-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