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可根据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临床特点分为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三阴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等类型。
1、非浸润性癌:
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或小叶内未突破基底膜。这类乳腺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治疗以局部手术切除为主,部分患者需联合放疗。导管原位癌可能伴随乳腺钙化灶,小叶原位癌常为多中心性病变。
2、浸润性特殊癌:
浸润性特殊癌包含乳头状癌、髓样癌等亚型,具有特定组织学特征。髓样癌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乳头状癌常见于老年女性,预后相对较好。治疗方案需结合肿瘤分期,通常采用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
3、浸润性非特殊癌:
浸润性导管癌占此类80%以上,癌细胞突破导管壁向周围组织浸润。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或皮肤橘皮样改变,可能伴随腋窝淋巴结转移。标准治疗包括改良根治术、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多柔比星、他莫昔芬。
4、三阴性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均为阴性的亚型,具有侵袭性强、易早期转移的特点。多与BRCA基因突变相关,常见于年轻女性。治疗以化疗为主,可选用紫杉醇、卡铂、吉西他滨等药物,部分患者适用PARP抑制剂。
5、HER2阳性乳腺癌:
HER2基因过度表达的亚型约占20%,肿瘤增殖速度快。典型表现为肿块增长迅速伴皮肤红肿,易发生脑转移。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是主要手段,常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药物,晚期患者可考虑拉帕替尼。
乳腺癌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术后患者可做上肢康复训练。定期乳腺自查与影像学筛查至关重要,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心理支持小组有助于改善治疗期间情绪状态,家属应关注患者睡眠质量及疼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