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发作期间通常不建议服用避孕药。避孕药可能通过改变阴道微环境、影响激素水平、降低局部免疫力、干扰药物代谢、诱发菌群失调等途径加重炎症。
1、改变微环境:
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成分会促使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含量增加,为白色念珠菌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致病菌提供生长繁殖的底物。这种糖原代谢变化可能打破原有菌群平衡,导致霉菌过度增殖。
2、影响激素水平:
复合型避孕药含有的合成孕激素可能抑制Th1型免疫反应,削弱阴道黏膜对真菌的防御能力。同时雌激素水平波动会改变阴道pH值,从正常酸性环境向中性偏移,更利于霉菌定植。
3、降低局部免疫力:
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减少阴道内IgA分泌,降低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临床观察发现,使用避孕药超过6个月的患者,其阴道冲洗液中防御素水平较未用药者下降约30%。
4、干扰药物代谢:
部分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与避孕药存在交叉代谢,可能降低避孕效果或增强肝毒性。唑类药物通过抑制CYP3A4酶系,可使炔雌醇血药浓度升高40%-60%,增加血栓风险。
5、诱发菌群失调:
避孕药导致的激素波动可能抑制乳酸杆菌生长,使阴道优势菌群比例失衡。研究显示用药期间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可减少50%以上,这种生态位空缺更易被条件致病菌占据。
急性期建议暂停避孕药,改用避孕套等屏障法避孕。治疗期间每日更换纯棉内裤并用沸水烫洗,避免穿紧身化纤衣物。饮食上减少精制糖摄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症状缓解后如需恢复用药,建议先完成真菌学复查,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低雌激素剂型20μg以下,用药期间加强阴道pH值监测。合并糖尿病或免疫缺陷者需谨慎评估避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