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症状和生育需求,而非单纯以大小为标准。当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并伴随明显症状时,通常建议手术干预。
1、无症状的小肌瘤:
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月经异常、压迫症状的肌瘤,可定期随访观察。每6-12个月通过超声检查监测肌瘤生长速度及形态变化,同时注意贫血、尿频等潜在症状的出现。日常避免摄入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激素水平。
2、有症状的中等肌瘤:
肌瘤直径3-5厘米若引发月经过多导致贫血、盆腔压迫感或反复流产,需考虑手术。黏膜下肌瘤即使较小1-2厘米也可能引起严重出血,此时宫腔镜切除是首选方案。合并腺肌症的患者需评估病灶范围,必要时联合药物治疗。
3、巨大肌瘤或疑似恶变:
直径超过10厘米的肌瘤可能引起输尿管梗阻或静脉血栓,需限期手术。若超声显示血流丰富、边界不清或短期内快速增大,应排除肉瘤样变可能,术中需进行快速病理检查。绝经后肌瘤增大者需高度警惕恶变风险。
术后建议低脂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摄入以减少雌激素水平波动;可练习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3个月内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合并贫血者需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定期复查血红蛋白。计划妊娠者需根据手术方式肌瘤剔除/子宫切除咨询产科医生最佳受孕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