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的症状表现可能由气道阻塞、肺泡破坏、慢性炎症、呼吸肌疲劳、缺氧等因素引起。
1、慢性咳嗽:
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刺激导致支气管黏膜损伤,气道分泌物增多引发持续性咳嗽。咳嗽多在晨起或夜间加重,初期为干咳,后期伴随白色黏痰。戒烟及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可缓解症状。
2、进行性气短:
肺泡壁破坏使有效呼吸面积减少,患者初期仅在爬楼时感到呼吸困难,后期静息状态下也会出现喘息。肺功能检查显示FEV1/FVC比值降低,低流量氧疗和呼吸训练可改善症状。
3、桶状胸畸形:
肺过度充气使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形成特征性体征。这与膈肌下移、胸锁乳突肌代偿性收缩有关,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减弱。肺康复训练中的缩唇呼吸能减少残气量。
4、紫绀与杵状指:
长期低氧血症导致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表现为口唇甲床青紫。慢性缺氧刺激指端软组织增生形成杵状指,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aO2低于60mmHg需长期氧疗。
5、体重下降:
呼吸耗能增加使基础代谢率升高,同时缺氧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肌肉消耗明显,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需通过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配合营养补充剂改善。
肺气肿患者应坚持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每日补充足量维生素C和E。饮食采用少食多餐模式,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当静息状态下SpO2持续低于88%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减少急性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