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是通过采集静脉血或指尖血,对血液中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临床基础检验项目,主要用于评估感染、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健康状况。
1、红细胞检测: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是评估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的核心指标。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数值降低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升高可能与脱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关。地中海贫血患者会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2、白细胞检测: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能反映感染类型。细菌感染常伴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感染多表现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异常增高伴幼稚细胞,而放疗后患者常见白细胞减少。正常成人白细胞参考值为4-10×10⁹/L。
3、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00-300×10⁹/L。血小板减少可能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表现为出血倾向;血小板增多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慢性炎症。手术前必须检测此项以避免术中出血风险。
4、血细胞形态学:
通过血涂片镜检可观察红细胞大小形态如镰刀状红细胞、白细胞核象变化如中毒颗粒、血小板聚集情况。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会出现球形红细胞,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见大卵圆形红细胞,这些形态学改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5、炎症指标:
血常规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等参数可作为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虽不属常规项目,但常与血常规联合检测。术后监测白细胞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感染控制情况,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可能出现三系细胞减少。
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空腹与否需遵医嘱。育龄女性需避开月经期检测以防血红蛋白假性降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需提前告知医生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慢性病患者建议建立个人血常规变化曲线图,检查后应由专业医师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解读报告,异常结果需进一步行骨髓穿刺、铁代谢检查等确诊。日常注意均衡膳食,保证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摄入,避免接触苯等化学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