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可通过低盐高蛋白饮食、限制脂肪摄入、补充维生素、避免粗糙食物、禁酒等方式调整饮食结构。乙肝肝硬化通常由病毒持续复制、肝细胞损伤、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
1、低盐高蛋白:
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克以内,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脱脂牛奶、鱼肉等,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2-1.5克蛋白质。低盐饮食可减轻腹水形成,高蛋白饮食有助于肝细胞修复,但需监测血氨水平避免肝性脑病。
2、控制脂肪量:
每日脂肪摄入不超过40克,避免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烹调选用橄榄油或亚麻籽油。肝硬化患者胆汁分泌减少,脂肪消化能力下降,过量脂肪可能诱发脂肪泻,加重营养不良状态。
3、补充维生素:
重点补充维生素K、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多食用菠菜、西兰花、猕猴桃等新鲜蔬果。肝硬化患者常合并维生素吸收障碍,维生素K缺乏可能加重凝血功能障碍,维生素C有助于铁元素吸收改善贫血。
4、食物宜细软:
选择粥类、烂面条、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坚果、竹笋、芹菜等粗纤维食物。门静脉高压可能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粗糙食物可能划破血管引发消化道大出血。
5、绝对禁酒:
酒精代谢会加重肝细胞损伤,加速肝纤维化进程。任何含酒精饮品都应禁止,包括啤酒、药酒等,同时避免含酒精的烹饪用料酒。
乙肝肝硬化患者需建立少食多餐模式,每日分5-6次进食,总热量维持在25-30千卡/公斤体重。可适量食用山药、红枣、枸杞等药食同源食材,避免辛辣刺激调味品。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腹水明显时需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监测体重、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出现食欲骤降或呕血需立即就医。